现将殷方昭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司法保护的议案》(第A20230066号)中涉及司法行政工作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一是落实普法责任。将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列入法治临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八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规划,动态调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年初有计划、实施有步骤、工作有落实、年终有考核。认真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深化“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建设,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考核,推动法治教育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考卷,切实做到法治教育的计划、教材、课时、师资的“四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二是深入推进“法律进校园”。充分发挥校园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通过普法讲师团
法治巡讲、拍摄法治教育片或微电影、开设“家长法治课堂”、开展以案释法、开辟报纸专栏、刊发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中,我市共有近百万名学生参与“宪法小卫士”活动,有12名学生分别获得法律知识竞赛和宪法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亚军和山东省赛区冠军等荣誉,有16个单位和58名个人获得全国、山东省优秀组织奖。三是完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人才队伍。建立1093人的市、县两级法治副校长人才库,全市2099所学校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到100%(含同一人受聘于两所学校),实现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四是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全覆盖,同时将法治元素融入廉洁教育馆、人防馆、科技馆、消防馆、国防馆、沂蒙精神及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阵地馆等十二个专题教育馆,形成了以法治教育馆为主体、专题教育馆为支点、青少年模拟法庭为补充的基地普法网络,全面提升了青少年学法效果。
二、加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目前在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68人,均按照法律规定确定矫正小组,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探索建立了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个案化、精细化的社区矫正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以来,临沂市共指导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就业就学、技能培训31人次,进行专门心理辅导教育近200人次,实施社会救助3人次,建设两处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专门教育培训基地。一是严格分类管理。严格按照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分别管理的要求,建立身份保护机制,在入矫、制定矫正方案、日常报告等社区矫正过程中,划分专门工作区域,搭建专门管理的空间范围,划定工作时间接待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搭建分时段管理的时间范围。结合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身心特点、个案特点,组建专门社区矫正小组。严格落实档案封存制度,实行分类管理。二是探索创新矫正模式,提高矫正效果。投入更大精力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纵向发力,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社区矫正志愿者的能动性,让更多工作力量向未成年矫正对象倾斜,形成专业化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管队伍;针对未成年人父母关切度高的特点,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父母进行培训,建立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家长委员会,加强内部帮教力度,全力保障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帮扶工作。横向配合,与相关部门做好联动工作,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在遵守“保护、保密、保障”三项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帮扶工作。通过内外共同发力,推动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良性发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特点,进一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推动法律进校园主题活动走深走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体系,为全市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健康有序的法治环境。充分利用我市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以及智慧化矫正中心建设的机遇,提升未成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矫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