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临沂市司法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人民网+|临沂罗庄:直击“执法扰企”痛点,分级分类监管开出良方
2025-09-09   市司法局网站 审核人:   (点击: )

“以前各类检查频次较高,企业需分散精力应对。现在不同了!”盛阳集团总裁徐博林对工作变化感受深刻,“被评为A类后,进门先扫码、一次查多项,常规检查明显减少,监管部门更多通过远程数字化手段进行‘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帮我们有效规避风险,更能专注于生产和研发了。作为全市不锈钢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我们将加快不锈钢智能智造基地建设,将产业链延展拉伸。”扫码入企、执法预告、综合查一次,在临沂市罗庄区,一场涉企执法分级分类监管的创新变革正让企业感受前所未有的宁静。

这一转变背后,是罗庄区构建的“分级分类监管+预告执法+综合查一次”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破解了长期困扰企业的执法检查频繁随意、多头重复等难题。据统计,A类企业平均接受现场检查次数较以往降低了30%以上,市场主体满意度持续攀升。执法部门则得以将有限力量集中投向风险较高领域,监管精准度和问题发现率同步提高。

“两备案两监督”,执法“无事不扰”成新常态。罗庄区强化实施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管理办法,推出“两备案两监督”制度。让企业在执法部门有“户口”,执法部门在企业同样有“户口”。“分级是基础,分类施策是关键。区司法局指导各执法部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类别的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的监管方案和检查清单。“通用+特定,让各执法部门为企业定标分类有了尺标,解决了‘各吹各哨、各走各道’的问题。”罗庄区司法局长徐桂银说。同样,执法机关需事前备案检查计划,事后备案检查记录,形成闭环管理,司法、纪检部门进行双向监督。在“鲁执法”平台上,一键备案,一网统办,成为刚性约束。检查频次严控制是关键。强化对执法检查计划的审查,对一般性检查加强统筹协调,全区行政执法频次同比减少30%。

罗庄区严格落实“五个严禁”“八个不得”:不得妨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得故意刁难企业、不得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出面接待陪同,区纪委常务副书记陈艳磊说,这些规定为执法人员划出清晰红线,重塑了健康亲清的政商关系。

服务型执法,“综合查一次”破解多头难题。罗庄区大力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罗庄区健全完善入企检查权责清单制度,梳理形成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压缩执法“弹性空间”,让企业清晰知晓监管规则与自身定位。当需要开展多部门检查时,在“鲁执法”平台提报计划,联合检查“一次到位”,深化多部门综合监管改革,对同一企业的多个检查事项,尽可能合并或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计划,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问题。

服务融入执法全链条。将服务融入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事前通过预告制度引导企业自查自纠;事中推行“说理式”执法,指出问题的同时提供整改建议;事后跟踪指导,确保整改到位。企业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对企业执法情况进行评价。

预告执法打造柔性新模式。在备案制基础上,罗庄区率先推出执法“预告”制度,以应急管理局为例,对183家企业采取柔性方式,对其进行提醒,并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企业在预警提示下主动消除事故隐患1683项。创新预告机制。随机抽取过程透明化:每季度末月,从企业电子名录库中抽取下一季度受检企业。充分预留整改期。抽取的执法名单在区政府网站公示不低于15天,同时向企业送达执法预告通知书,给企业留出充足的自查整改时间。

“预告制度给了企业尊重和空间,”一位经历过预告执法的企业安全经理表示,“我们利用自查期主动整改了三个安全隐患,这种模式促进了企业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罗庄分局在执法过程了解到,瑞德利电池隔膜项目存在工业污水排放难的问题,积极协调各方,为该项目配备1.2公里管网,接入污水处理厂。“执法不是治企业、而是助企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生机。罗庄的这种贴心暖心执法,使我们的投资方决定,二期项目快速上马。”山东瑞德利电池项目负责人毛家传说。据投资促进中心不完全统计,仅第二季度,罗庄区新签约项目60个,开工57个,总投资超过92亿元。

罗庄区涉企执法分级分类监管模式,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步。它有效破解了传统监管的痛点,变“撒网式”检查为“精准指导”,在“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间找到了最优平衡点。实践证明:减少执法扰企不是放松监管,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实现企业安宁与监管到位的双赢。下一步,罗庄区将持续完善分类标准,强化结果运用,推动监管更加智慧高效,为辖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来源:罗庄区委宣传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