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临沂市司法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 正文
莒南县:聚焦企业“分级分类” 构建差异化监管新模式
2025-08-16   市司法局网站 审核人:   (点击: )

今年以来,莒南县在市司法局指导下,严格落实《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规定,全力做实企业分类监管工作,实施精准差异监管,推动监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对高风险领域“重点盯防”,着力构建更有活力、更加规范的爱企惠企助企发展环境。

一是精准评估,科学画像,构建差异监管图谱。一是摸清底数。按照“四上企业为重点+逐步拓展全行业”的“两步走”工作步骤,汇聚全县工业、建筑业、批零住餐业、服务业企业统计数据,历经三轮缜密校准和实地查询核实,形成全县559家“四上”企业完整信息名单。在参照“四上”企业名单基础上,逐步将全县5.6万市场主体纳入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二是精准分类。按照“先分类再分级”原则,全县31个行政执法部门按照日常监管职责对“四上”企业名单进行系统梳理,形成16个重点执法部门涵盖食品生产、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63个分类监管领域,明确每个企业在不同执法部门监管类别。三是编制清单。融合企业风险等级、企业信用评价和历史监管记录等多维数据指标,精准刻画其监管特征,将监管企业从低到高形成ABCD四个等级,编制形成全县企业分级分类监管清单,其中A级企业683家,B级企业1590家,C级企业364家,D级企业62家。

二是梯次管理,务求实效,提升行政执法质效。一是制度护航。印发《莒南县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实施细则(试行)》,将“精准”理念深度融入标准设定、措施执行、责任划分和结果应用的全链条,有效保障了监管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长效性,为全县分级分类开展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制度遵循。二是双轨驱动。建立完善企业监管等级“定时评估+触发调整”的“双轨并行”动态调整机制。执法部门根据企业状况,在重大违法即时降级,在整改达标即时升级,企业也可根据生产经营状况主动申请调整等级,确保监管工作与企业实际风险状况同步匹配。今年以来,对168家企业调整监管等级,其中升级158家,降级10家。三是差异监管。根据企业监管等级,我县确定“0124”的检查频次最低标准。对A级企业,实行“无事不扰”;对B级企业,实行“常规计划检查、抽查均不超过1次”;对C级企业,实行“检查频次、抽查比例较B级均提高一倍”;对D级企业,实行“检查频次、抽查比例较C级均提高一倍”。执法部门按照企业分级分类结果,明确企业抽查比例和实施行政检查频次上限,实施精准差异化监管。自开展分级分类监管以来,全县入企检查同比减少895次,同比下降50%,有效提升执法效率。

三是服务前置,加强帮扶,构建政企良性互动。一是公开公示。制作“莒南县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公示牌”,公示牌依据不同执法部门确立ABCD四个等级,明确不同等级对应检查比例和频次,让行政执法更加透明高效。同时,公示“企业码”和“爱山东”APP监督反馈渠道,明确入企检查严格依托“鲁执法”平台扫码报备。印发《给广大企业家朋友一封信》2000余份,精准入企宣传,详细介绍全面推行企业分级分类监管、“鲁执法”平台全流程监管、畅通企业监督评价渠道等内容。二是交流反馈。建立“政企座谈交流、线上问题收集、“鲁执法”监督评价”三维企业分级分类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企业对分级分类监管意见建议,实现了执法部门与经营企业的良性互动、服务闭环。目前,全县开展政企座谈交流15次,收集企业分级分类反馈建议10条,企业通过“鲁执法”开展反馈评价623次,企业评价满意率100%。三是强化帮扶。针对C级、D级高风险企业,建立“政府主导+专家支撑+企业主体”三方协同机制,通过执法人员入企宣传、法治体检、合规指导等方式开展涉企政策宣讲服务前置活动,重点帮扶企业破解提升难题,促进企业升级。莒南县市场监管局创新性推行“市监助企”服务式监管新模式,莒南县卫生健康局设立“卫好办”预约式行政指导服务,莒南县农业农村局以“农安宣传角”为载体,打通助农帮扶“最后一公里”。通过帮扶指导实现企业合规经营和营商环境的双提升,让企业感受到“监管有温度、执法有准度”,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