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以“三个一”为驱动,系统推进涉企行政执法分级分类监管,通过全领域分级、多维度宣传和精准化监管,实现执法资源优化配置与企业减负增效的“双向奔赴”,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坚持一条主线,以“全领域分级”构建企业“精准画像”。锚定“精准画像”核心,实施企业分级分类管理机制,为差异化监管提供数据基础。一是摸清底数,夯实数据根基。主动协调县统计局,采用大数据比对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梳理规上企业信息,建立681家“四上”企业基础台账,确保数据真实全面。数据库建设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统计标准,为分级监管奠定坚实根基。二是梳理汇总,深化分级分类。组织市场监管、农业、应急等多部门,依据行业特性及《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开展ABCD四级分类评定,形成系统化分级数据库。2025年评定A类185家、B类745家、C类164家、D类34家,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企业分级数据库。三是动态调整,确保精准有效。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依据企业经营状况、信用记录等关键指标变化,定期复核调整企业级别。2025年以来累计调整87家次,其中,B类升档12家、新增8家,C类升档15家,匹配度保持在95%以上,落实“降级松绑、提级严管”原则,强化结果与行政裁量权基准衔接。
二、秉承一个理念,以“多维度宣传”引导企业“主动升级”。秉持“服务促发展”理念,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激发企业合规经营内生动力。一是线下精准宣传,筑牢沟通桥梁。由县司法局组建专业服务团队,通过深入“四上”企业“一对一”辅导,联合工商联等部门开展政策宣讲会等形式,深度解读分级标准与升降规则。结合“亲商爱民·服务上门”活动,由县司法局、县纪委监委统一为356家企业制作“扫码入企”和分级分类监管公示牌,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切实提高企业自身合规经营、诚信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线上主动公示,拓宽宣传渠道。依托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分级分类专栏”,定期发布分级结果、政策动态及优秀案例,累计发布解读文章18篇、级别公示6期,阅读量达1.2万人次。线上咨询217条全办结,强化“承蒙办”平台应用,引导企业通过“我来评”功能反馈意见,形成数字化互动闭环,不断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三是开展政企恳谈,凝聚发展共识。定期组织“同心聚蒙·政企联心对话会”和“企业家座谈会”,搭建面对面交流平台,邀请56家企业代表参与专题恳谈会3场,覆盖制造业等6大领域。活动累计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闭环解决诉求200余项,深化政企协同,一线解决企业诉求,提升政策渗透力,全面推动企业“对标经营、主动升级”。
三、锚定一个目标,以“精准化监管”护航企业“减负增效”。紧扣“减负增效”目标,创新监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开启执法“预警+模拟”模式,为企业把脉问诊。建立智能化执法预警系统,覆盖安全生产、环保等23项风险指标,运用大数据分析推送预警信息326条。同步开展模拟执法检查28次,帮助企业整改隐患32项,系统整合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监管体系,提升响应速度60%。二是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高等级企业“无事不扰”。依据分级结果实施差异化策略,A类企业年均检查次数从3.2次降至1.1次,D类企业“提级严管”。严格遵循《山东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实施意见》,建立“白名单”制度,对信用良好企业减少现场检查频次,监管资源精准投放。三是结合“综合查一次”,提升监管效能。依托“鲁执法”平台,整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推行“综合查一次”,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2025年累计开展联合检查800余次,惠及企业300余家,执法效率提升60%以上,严格执行“扫码入企、全程留痕”,确保检查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