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庄区司法局在积极构建“大调解”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搭建“实体化”工作平台,构建“访调对接”新机制,用人民调解化解信访纠纷,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践行“枫桥经验”、创新信访矛盾纠纷化解的“罗庄样本”。 4月2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峰海到“访调对接”中心实地调研,对“访调”对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搭建“实体化”工作平台。依托区“访调对接”中心实体化建设,优化场地和力量资源配置,搭建便捷、高效的访调对接“三位一体”工作平台。优化服务窗口,在群众诉求受理服务大厅设立访调对接窗口,安排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实现信访、转办、受理无缝对接,做好调处“全周期”服务,减少了群众多跑路、常询访等中间环节,提升了为民服务效能。立足实战,构筑调解阵地。高标高质打造200余平米的综合性人民调解中心,设置“四室一庭一超市”,调整构架、梳理职能、细分职责,与罗庄区恒业法律服务所服务团队签订合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突发、疑难案件,以及信访积案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群体事件、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为多元化解纠纷矛盾调解工作提供社会化、法治化服务保障。
二、建立“网络化”工作体系。依托区访调对接中心,积极构建区级、街镇、村居“三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区级层面,安排分管副局长包抓,科室主靠,抽调20名专职调解员、5名律师常驻,形成了接待受理、分流化解、组织协调及专案专办一体化、常态化推进的工作新模式。街镇层面,依托司法所、信访办、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组建5-8人的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专职队伍,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初信初访受理、一般性信访纠纷化解的全流程、一体化。村居层面,依托村(社区)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网格员、法律顾问组成的3-5人专职小组,由村(社区)支部书记牵头,落实矛盾纠纷排查、信息收集、难题化解上报等职能,并随时启动应急措施,及时处置急难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三级网络队伍,形成了上下联动、互促互进、互为补充的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信访问题新网络。
三、创新“链条化”工作流程。积极探索“访调对接”的新方式新路径,把“访调对接”中心作为主阵地,创新实施“四步工作法”:第一步,分流办理,根据群众诉求性质、难易程度,由窗口“即时分流”到“访调对接”中心,进行初步调解。第二步,专职调解,能即时调解的,组织双方当事人现场解决;难以调解的,由调解员作为第三方主持调解,必要时安排律师介入。第三步,多元化解,引导信访人公开听证,或依法导入民事诉讼、行政复议、仲裁等法律程序,依法依规给予解决。第四步,稳控托底,通过前述程序无法化解的,及时做好纠纷衔接,依托政法委、司法、公安、法院构建的“四位一体”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实“三到位一处理”要求;对无法化解,也无法进入法定程序的,跟进落实稳控措施;对违法信访行为,及时固定证据,依法予以打击。新机制运行以来,“访调对接”中心受理群众诉求107件,其中71%以上在调解环节化解。期间,区级领导集中接访4次,组织重点研判2次,有力推动了信访积案的快速、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