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任务:制定深化涉企执法改革方案,对企业实施包容审慎、分级分类监管,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全年目标:结合全省涉企执法检查“一张网”建设,推进行政执法部门动态调整“不罚”“免罚”清单,对监管对象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推广应用“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优化“综合查一次”,推动联合检查,持续降低行政执法行为对企业合法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
工作目标:1.持续做好“全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2.组织行政执法部门梳理公布行政检查事项清单。3.组织对市级“不罚”“轻罚”清单进行动态调整。
任务推进情况:1、梳理公布行政检查事项。4月24日印发《关于梳理公布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的通知》,组织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编制形成本领域、本部门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包含实施主体、检查名称、设定依据等要素),于2025年4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2、推进涉企行政执法改革。4月30日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全市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临法办发〔2025〕3号),聚焦涉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关键环节,明确5项重点任务、3项保障措施,全力打造“管住风险、无事不扰、企呼我应”的涉企执法新常态。 3、推进企业分级分类工作。5月13日,印发《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临司发〔2025〕13号),建立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按风险程度“从低到高”将企业分A、B、C、D四个等级,A级无事不扰、B级常态监管,C级严格监管,D级重点监管,推动科学、精准、差异化监管,已覆盖企业47万家。对接技术公司,开发建设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平台,已报送《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平台建设项目方案》,大数据局正在组织专家评审。 4、推进综合查一次。6 月23日,市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印发《临沂市“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工作运行机制(试行)》,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场景清单、 工作运行、体系监督等制度,推进和规范“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问题。5、做好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置。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置工作的通知》,建立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向纪委移交线索台账、人员问责台账,建立与政府督查、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复议应诉和信访等系统的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累计收集涉企执法问题线索45条。摸排整改执法问题422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17条,追责问责21人。 6、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组织各级执法部门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更新完善“不罚”“轻罚”清单,细化量化罚款幅度,梳理公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48915项。
重要节点:4月,印发深化涉企执法改革方案。印发《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 5月,组织开展市级“不罚”“轻罚”清单动态调整工作。 6月,组织执法部门梳理公布行政检查事项清单。
今年以来推进情况:1、开展分级分类专题调研,起草《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召开召开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工作部署会议,对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分级分类上线上云等工作作出部署。 2、推动涉企行政检查平台常态化应用,举办临沂市“省涉企行政检查平台”上线运行集中培训,制度化规范平台使用管理。 3、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印发《全市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方案》(临法办发〔2025〕3号),聚焦涉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关键环节,聚焦深化企业分类分级监管、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广应用涉企检查平台、推进包容审慎监管等方面,明确5项重点任务、3项保障措施。 4、4月18日,召开全市深化涉企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年度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5、5月13日,印发《临沂市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办法(试行)》(临司发〔2025〕13号),建立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按风险程度“从低到高”将企业分A、B、C、D四个等级,A级无事不扰、B级常态监管,C级严格监管,D级重点监管,推动科学、精准、差异化监管,已覆盖企业47万家。印发《临沂市涉企行政检查平台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全力推动将涉企行政检查纳入平台管理。 6、6月23日,印发《临沂市“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工作运行机制(试行)》推动检查备案、扫码入企、联合检查,减轻企业迎查负担。今年来,全市入企检查的联合检查率达到51.33%,减少入企次数5401次。 7、推行包容审慎监管。组织各级执法部门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更新完善“不罚”“轻罚”清单,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043件,为企业减免罚款3683万元。建立“三书同达”制度,完成企业信用修复6766条。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试点,帮助59家企业完成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避免经济损失190余万元。
下步打算:1、对接大数据局沂蒙慧眼“企业画像”系统,加快推进分级分类监管平台建设,并接入“鲁执法”平台,依托平台归集汇聚各部门的分级分类数据,健全平台自动预警功能。 2、继续采取“小分队”“四不两直”检查模式,严肃查处违反规定擅自入企、“有码不扫”“有查不报”问题,公开曝光典型案例。 3、做好专项整治,纠治涉企执法问题。加大线索收集力度。通过行政执法信访、投诉、举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鲁执法”平台等渠道深挖问题线索,将违法违纪线索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