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河东区以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为抓手,统筹律师、调解、普法、公证四支队伍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法律服务保障体系,以更高水平法治保障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突破。
一、律师队伍“精准服务”,助企纾困解难。遴选30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成立河东区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为市场主体提供“点餐式”精细化法律服务。开展“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送法进企业”等活动,走访企业310家,征求法律需求676个,提供法律咨询1206条,开展法治体检262次,解决企业突出法律问题464个,推动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二、调解队伍“多元解纷”,护航经营稳定。持续完善重点领域行专性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健全完善镇街人民调委会6个、村社区人民调委会247个、行专性人民调委会15个、民商事调解中心2个,配备专职调解员309名、兼职调解员318名。创新成立政和民商事调解中心和红枫民商事调解中心,建立“总对总”诉前调解工作机制,积极落实“调解+司法确认”“调解+赋强公证”工作举措,对1515件案件启动分流委托,推动调解与诉讼相互补充、有机衔接。
三、普法队伍“靶向宣传”,厚植法治根基。组织全区66名村(社区)法律顾问、178名法治带头人、534名法律明白人、25名“八五普法”宣讲团成员和130余名普法志愿者成立公益普法宣传队伍,开展“旅游交通安全”“安全生产”等专项普法活动300余次,发放民法典知识包、法律知识折页1000余份。创建“普法君”直播间、《八湖有说法》普法微课堂开展直播普法互动,线上播放量达1000余万次。成立全市首家普法剧团,开展普法“庄户剧”巡回演出30余次,将法律宣传融入文化盛宴。
四、公证队伍“高效服务”,降低企业风险。建立“一企一档”服务台账,精准记录企业过往公证需求、行业特性等信息,打造“全周期服务链”。深化银证合作,在银行设立驻点服务窗口,实现公证服务前移,累计办理赋强公证10万余件。开设涉企公证“绿色通道”,构建“两快两专”服务机制,推出“线上+线下”协同办理、容缺受理、电子公证书等创新举措,实现12类高频公证事项“当日出证”,大幅压缩办理时限。今年已通过绿色通道办理涉企公证100件,容缺办理解决企业紧急需求2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