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聚焦行政复议“小切口”,创新化解机制,以打好三大“协同战”为抓手,构建起行政争议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实质解决的闭环体系,探索出法治化、精细化、人性化的新路径,推动行政复议从“被动纠错”向“主动治理”转变。近两年,90余起行政争议通过调解和解化解。
一、打好“行政复议+人民调解”协同战,溯源激活基层治理末梢。一是建立三级联动响应机制。与县调解中心、基层司法所对接,实行案件信息联通、力量联合、结果联动。在县综治中心设复议调解窗口,对涉民事纠纷复议案件“一案双派”,同步推送属地调解组织。二是完善全流程调解规范。建立调解台账管理、过程留痕、回访督办制度。组建“复议人员+专业调解员”联合调解组,采取“行政纠错+民事调解”双轨模式。如在杨某交通事故处罚案中,既撤销违法处罚,又促成赔偿协议。三是强化调解质效保障。建立效果评估体系,将成功率、履行率纳入考评,实行“一案一评”动态管理。近两年联合调解58件,成功率98%。
二、打好“行政复议+执法监督”协同战,构建全链条执法规范体系。一是构建执法监督闭环。建立执法问题“红黄蓝”三色分类处置制度,对应采取制发复议意见书、专项检查、提醒约谈等措施。实行“一案一反馈”,要求被申请人30日内反馈整改并回访。二是创新双向监督联动。复议审理同步启动执法监督,建立案件会商、风险预警、整改反馈机制。对同类问题多发领域,由监督部门专项检查,推动“个案纠错”向“系统治理”转变。三是深化高频领域治理。对纠错率高领域推行“一案双查”,审理中同步移交监督部门评查倒查。近两年专项评查27次,制发监督建议书15份,问题整改率99%。
三、打好“行政复议+司法审判”协同战,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一是建立常态化协同机制。完善“府院联动”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研讨法律适用、类案标准等议题。依托行政争议诉调对接中心,畅通复议诉讼衔接,共享信息、联合研判风险。二是创新多元联调模式。组建“复议人员+法官+律师”调解团队,对复议未化解案件诉前联调。在蹇某工伤认定案中,缩短周期60%。三是强化闭环管理。建立调解协议履行跟踪机制,“一案一档”管理并定期回访。近两年府院联动化解争议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