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良法促善治,制定一部接地气、有温度的法律,必须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沂南县铜井镇作为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坚持以法治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搭平台、通渠道、组队伍“三举措”,广泛听取辖区干部群众的政府立法建议,同时推进资源整合,部门职能融合,使基层立法接地气,社会治理有底气。
一、搭平台,融合创新凝合力。一是创新“1+5+X”立法联动工作模式。以立法联系点为基础,融合综治网格、信访、12345热线、司法行政等部门常驻,公安、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等N个业务部门轮驻,共同参与基层立法点工作。二是探索形成“131”工作法,即树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健全“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采集点”“立法联络胡同长”三级网格,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目标。三是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站点互融模式。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同建,发挥好人大代表、政情咨询员和民情联络员三支队伍作用,实现“一个场所、两块牌子、两种职能”的融合发展模式。四是延伸立法工作与执法监督相结合。在行政执法以及每年执法检查过程中,既注重检查执法部门执法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检查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需要补充完善的情况,为今后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积累必要的素材。
二、通渠道,收集建议接地气。一是开辟沟通新途径。在“生态人文宜居新铜井”官方微信公众号设置“立法联系点民意收集栏”板块,开辟线上发声平台,让信息渠道分布得更广泛,原汁原味地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为立法选题提供参考。二是加密立法征集点。针对镇域面积广的特点,在镇法治服务中心大厅设有立法信息征集站1处,以村、重点企业为单位设立立法信息采集点49个,设立立法联络胡同长490名,切实提高基层群众和社会单位的参与度。三是征求意见下基层。发挥基层支部党员、企业家、乡贤能人、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的作用,形成“人大代表+企业家+乡贤能人+法律工作者+群众”的多广度、多领域的网络,真正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连心桥”作用。
三、组队伍,开好法治宣传“播种机”。从网格员、五老志愿者中筛选组建一支49人的立法信息采集员,既是信息采集员也是人民调解员,同时还是法律明白人,身兼数职;既是普通群众,也是镇政府与所有群众联系的窗口纽带;能够走街串巷,协调大事小情中发现群众迫切需求,同时也是普法宣传的推进者,让法治意识由上向下进行渗透。在各级立法征询意见时,立法信息采集员能够根据基层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立法建议。截至目前,铜井镇累计收到立法征求意见稿7件,提出立法建议103条,采纳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