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临沂市司法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天地 >> 正文
我的普法情缘——全国普法30周年优秀作品
2016-04-15   审核人:   (点击: )

 

 

我的普法情缘

费县司法局法制宣传科    孟祥芳

我的普法情缘源于父亲,始于那个高大威武、却一直和风细雨的司法助理李伯伯。
父亲是村里的支部书记,从我记事起,父亲总是忙碌在村里各项事务中,很少顾及家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和司法助理员李伯伯化解乡邻纠纷的情形。“司法”是我小时候听到最新鲜的一个名字,更不会想到,十多年后的我竟然投身于这个朦胧中便觉得神圣的职业,和幼小心灵中崇拜的“司法”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打官司”对很多人来说是个新名词,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乡亲们之间出现了纷争都会先去找村干部或者村里威信比较高的人来调解,父亲的调解能力就是在那个练就的。常常是一壶茶,三两个马扎,一包烟,围坐在一起,父亲听着叔伯婶子大娘们的诉说,如拉家常般或是劝解或是呵斥或是教育最后都能将纷争化解,让本来气势汹汹剑拔弩张的乡亲们握手言和。当时对老爹貌似“法力”无边的莫名崇拜,而今想来这就是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员的雏形。
当然父亲的“法力”也有失效的时候,这个时候,司法助理李伯伯就会登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李伯伯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他黝黑的脸庞,透着一脸正气,高大健硕的身材,说话嗓门很大,总是骑着一个二八式的自行车。只要李伯伯出场我家的西厢房就成了“公堂”。好奇的我会很荣幸的被李伯伯邀请进去旁听。
现在看来当初李伯伯的阵势要比父亲的“规范”的多,李伯伯会让有矛盾的双方各坐一边,他和父亲则端坐在中间,前面会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备好笔墨纸张和李伯伯的“法宝”——一个密密麻麻记满文字的笔记本。李伯伯会先让“受委屈”的一方哭诉,然后再让“欺负人”的一方申辩,待双方一阵发泄都平静后,李伯伯会用他的大嗓门开始调解,或是商量的口吻或是批评的言语,或者拿出他的“法宝”一条条的读,不厌其烦的做工作,父亲和李伯伯配合默契,红白脸轮番唱,终于将一场风波消解于无形直到双方同意按手印为止。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在警灯闪烁、警报慑人的公安抓差办案之外,还有这么温柔的推手化解之法。
当时李伯伯读的内容我听不懂,自然也就记不得了,现在想来那肯定是法律条文了。按手印时我是最激动的,因为那是我闪亮登场的时刻,李伯伯会大手一挥将红红的印泥递给我,叫到“丫头,你让他们按”。我乐颠颠的接过印泥,像接过“圣旨”般走到他们身边,看着“闹事”的叔伯们按上红指印,我的任务就光荣的完成了。
事后,父亲总是让母亲炒两个小菜,烫上一壶酒,他们哥俩会像打了“大胜仗”一般,痛痛快快的喝上一杯,我则在旁边蹭吃蹭喝、倒茶倒酒,聆听他俩微醺之后的言语。父亲借着三四分酒意对我说,“丫头,看到你李伯伯的能耐没?你长大后也要成为你李伯伯这样的人,做一个能帮老百姓解难事的国家干部就行”。微醉的李伯伯则笑着说“啥解决难事不难事的,他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没啥大不了的事,咱哥俩能私下给说和就说和说和,非要闹到“打官司”、出人命的程度?可不能让他们走到丢人败坏的路子上去。咱哥俩也就是这点本事了。倒是我们丫头长大会有更好的去处,但是丫头要记住伯伯一句话,不管到了哪里,乡亲们才是你的根,让他们少花钱,给他们办实事,他们才会记得你。”回想起来,这样的人生启蒙,受益良多。
当时的我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亲和伯伯话里的深意,但是知道他们是为我好,让我做有用的人、做好人。没想到事隔十多年后,我也会走进司法局的大门,成了一名光荣的司法行政干部,而且一直在普法宣传这个岗位上坚定前行了八年。当初谆谆教诲我的父亲已离我而去,启蒙我司法情缘的李伯伯也不知是否还健在,祈愿他老人家一切安好。审视手中这份我一直热爱的工作,一定是命运的安排,一定是父亲和李伯伯的期望,更是我人生不悔的选择。看到现在的我,远在天堂的父亲会对我笑吧……
这就是我的普法情缘,一个无怨无悔的司法人的工作情缘,我会一直在这条路上前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