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司法局按照“分类普法、因人制宜”的工作原则,针对领导干部、青少年和农民群众的不同特点,准确把脉普法需求,积极开展“精准普法”,做到精准发力,按需施教,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突出“关键少数”,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今年来,临沭县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水平为突破口,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确保精准普法到机关。实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制定宪法宣誓制度,把学法用法情况列入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在全县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上开设法治课程,进行学法用法专题讲座。同时开通普法短信平台,每周三定期向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县级以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送普法短信。今年已开展任前法律知识考试3次,组织宪法宣誓2次,在各类干部培训班上开展学法用法讲座6次,发送普法短信36期。
突出“关键群体”,抓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法治教材体系,根据中小学各年龄段特点,精准分析定位普法需求,确保精准普法到校园。一方面在各中小学起始年级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选聘专兼职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286名,切实保证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同时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网上QQ群等形式,积极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另一方面丰富青少年普法教育形式,组织开展了全县首届中小学生法治手抄报比赛,评选出优秀作品150份。
突出“广大多数”,加强农村群众法治教育。拓宽农村法治宣传渠道,进一步创新宣传形式,提升农村普法针对性、实效性,确保精准普法到村。一方面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整理出与农村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利用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向农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覆盖全县所有村(居)社区;另一方面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通过法治宣传一条街、法治漫画、法治宣传栏等不同形式,让法治文化巧妙地融入百姓生活,把法治理念传递到群众家门口。目前建设农村法治文化广场26个、法治宣传一条街62个、法治宣传栏16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