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郯城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学习贯彻“枫桥经验”服务“平安郯城”建设,注重从调解组织、调解队伍、调解机制、调解创新、调解品牌五个方面统筹推进人民调解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一是坚持广泛布局,织密调解网络。构建了以县调解中心为统领,镇街调委会为主导,社区调委会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规范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县共有各级调委会153个,其中镇街调委会15个,社区调委会12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8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8个。备案民间民事纠纷调解小组8个,其中马头镇科技村和事佬调解室、李庄镇夏春秋调解室,村民自筹资金、自建场所,及时疏导排查村民纠纷,受到村民一致好评。
二是坚持排调结合,实行网格管理。依托全县综治管理网格,将网格员聘用为专职人民调解员或矛盾纠纷信息员,全面推行人民调解“网格化管理”,以户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域,每月固定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做到全面把控、精准到位。今年来,全县共排查纠纷639件,化解纠纷627件,化解信访案件8件,预防纠纷210件,人民调解员、纠纷信息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上报,立足抓早抓小,确保将一般性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化解在当地。
三是坚持资源融合,丰富调解力量。积极借助社区法律顾问力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实现“身边人调解身边事,法律人调解疑难事”的化解模式。今年以来,社区法律顾问参与调处20余起疑难复杂案件,为基层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2月份,花园乡社区法律顾问曹菲调处的孟某与刘某宅基地纠纷案,经过社区法律顾问耐心细致的工作,一起20多年的信访案件得以平息。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多调对接。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纠纷、矛盾多发的行业纠纷、诉求迫切的信访纠纷、案情复杂的医患纠纷等,进一步深化诉调、检调、公调、信调等“多调对接”工作机制,加强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对接,实现信息快传、共享,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胜利司法所受理的奥德燃气公司与胜利镇南新汪村部分村民耕地被占纠纷案,调解人员主动与热线办、信访办对接,将一起潜在的信访案件消灭在了萌芽状态;高峰头司法所联合信访办调解的王某和王某波邻里纠纷案,成功化解了因小事处置不及时而积怨形成的信访案件。
五是坚持品牌塑造,打造亮点工程。县司法局积极借助民间力量,将大量一般性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疑难复杂案件化解在田间地头,全力打造一批在人民群众心中“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的个人品牌调解室。目前全县已建立“季荣昌个人品牌调解室”等6个品牌调解工作室,成为群众信任、政府信赖、社会认可的人民调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