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郯城县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导向,创新法律服务方式,整合多种法律资源,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打造了集咨询、诉求、服务、监督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法律服务中心,实现了法律服务“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
一、整合资源,实现“集中化”接待。
整合公证、法律援助、律师咨询、司法鉴定、人民调解等多项服务,高标准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建立综合法律服务大厅,设立公证、法律援助等7个办事窗口,配备法律自助查询机、排队叫号机、电子显示屏、饮水机、休息座椅等便民施设,以便民超市化服务模式,每天安排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人民调解专家、公证员、司法鉴定人员轮流值班,为群众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建立特殊人群管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三大职能中心,配以相应功能用房,消化分解前台业务分流,为群众提供“一个门进来、办成所需事”的集约化服务。自运行以来,已服务群众600余人次,办理相关业务116项,挽回群众利益360余万元。
二、完善机制,打造“规范化”平台。
一是规范窗口标准,优化服务环境。按照《山东省司法行政机关标示应用规范》标准,统一制作外观标示,统一规范工作标准。根据群众不同法律需求,编制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指导目录,明确公共法律服务范围,细化、量化服务内容和方式,统一业务规范。认真履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工作职责,切实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二是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和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免除经济困难审查;对情况紧急的案件开辟法律援助“快速通道”,先行受理,事后补办材料、手续;对有特殊困难的服务对象推行电话申请、上门受理等服务方式,并逐步实行网上受理申请。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符合条件的申请实行当日受理、当日指派、快速办理;对群体性和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
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完善监督机制。组织开展公证、律师、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案卷质量评查,建立精细化监管机制,重点量化回访、听庭、评查等质量监管指标,督促法律服务人员依法规范提供服务。建立健全律师执业诚信档案,将律师诚信执业纳入日常监管,通过职业道德综合评价,引入法官评测、当事人反馈、律师互评,将律师诚信执业划分为优、良、一般三个等级,定期向法院及社会公布律师诚信执业情况。重申部门工作纪律,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的规定》,将纪律重新量化细化,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纪律意识。
三、发挥优势,实现“均等化”服务
一是开展人性化帮教服务,实现“订单式”教育矫正。开通远程视频会见帮教平台,定期组织服刑人员家属进行远程视频会见,解决会见难题。建立的心理减压室和生物反馈解压抑制系统,对新入矫服刑人员实施心理测试、风险评估,帮助服刑人员释放负能量,训练自我情绪控制。同时成立了临时救助站,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及社会组织捐款捐物,对无家可归、无衣可穿的特殊矫正人员实施临时性救助,协调民政、妇联实施联合救助,打造立体化、全方位救助平台。
二是设立信息化调解平台,实现“零距离”纠纷调处。开发矛盾调解指挥系统与全县基层调解组织实时互联互通,对乡镇(街道)矛调中心现场进行远程指导,对重大、疑难纠纷实施重点调解,对突发性矛盾纠纷调度分流,实现矛盾调处实时调度、同步指挥。设立专家调解室,定期安排具有心理资质的调解专家“值班坐诊”,对情绪激动失控纠纷当事人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法律服务”,引导当事人依法表达诉求。
三是实施多元化普法,构建“大众化”法治教育。法制宣传教育中心,有效整合法制宣传教育展厅、警示教育展厅、模拟法庭、普法考试室等多个功能室,集法律知识学习、法治文化推广和法治成果展示于一体,广泛运用典型案例、情景模拟等互动式教学,将普法教育与互动体验相结合。模拟法庭选取真实案例,现实还原庭审现场,以学促思,以学促行。普法考试室通过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普法考试、网上在线学习、法律知识竞答等,以知促行,以学促做。法制宣传教育展厅、警示教育展厅集中运用幻影成像、声光电、3D感应技术等多种科技手段,融合虚拟电子书、电子沙盘等多媒体技术,普及法律知识,展示法治成果。
四是构建多元化平台,实现“一站式”法律服务。在建好县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同时,积极延伸服务触角,构筑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一是打造县乡村三级实体平台。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村居(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村居(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基本覆盖。二是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开通“郯城普法”官方微博、微信,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组建普法新媒体矩阵,群众可以在线申请远程视频调解、远程会见预约,自主选择调解员,准确查询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信息,实现“面对面”法律服务。三是拓展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在“12348”法律服务专线的基础上进行扩容升级,将其升级为具备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综合服务、政务监督、协调联动、舆情分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承接业务的指派分流和办理协调,满足群众各类法律服务需求。
郯城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建成和开放,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服务模式、整体效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转变,促进了司法行政机关由单纯的指挥机关向一线作战实体转变,实现了工作效能最大化。中心运行以来,共办理法律援助53件,公证139件,解答法律咨询1380人次,提供诉讼代理61件,调解矛盾纠纷120余件,组织接受普法教育800余人次,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