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欢迎访问临沂市司法局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作动态 >> 正文
市司法局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2017-01-27   审核人:   (点击: )

2016年以来,市司法局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党建工作水平实现新的提高。

落实党建责任制,加强党建组织领导。局党组加大研究党建工作的力度和频次,及时学习上级最新部署,经常听取情况汇报,研究推进措施意见。印发了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清单,高度重视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专项检查反馈问题,逐条抓好整改提升。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夯实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成员分工负责的党建工作格局。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夯实第一责任人职责。深化“五有”党组织创建,严格组织关系排查,两个党委、8个支部完成换届。分类明确创建重点,推动“优秀支部工作法”创建。印发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党建任务措施。深化“创服务优品牌,建服务型组织”、“党员律师进社区”活动,打造党建服务品牌。

严格教育管理,提升队伍能力素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建立了领导班子联系点和指导员制度,党组书记为全体党员进行了党课辅导,党组成员定期到所联系基层党支部进行督导指导,开展党课辅导26次,先后4次组织党员300余人次到党性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确保“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强化问题导向,组织了三次集中学习研讨,深入查摆问题74项,列出台账、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做到立行立改,增强全体党员的党章意识。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学习培训。组织全体党员参加了4期全国政法干部学习讲座,邀请市委党校教授作了沂蒙精神辅导讲座,11月份,组织全市基层司法所长到省司法警官学院进行了集中培训,组织基层司法干警到军分区民兵训练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训活动,有效地推动了队伍作风纪律建设。

切实正风肃纪,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及时调整充实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召开了专题会议,制定了分工方案,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细化为6大项、20个具体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传导压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了常态化的党风廉政教育制度,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了专题辅导报告,组织干部职工到市看守所进行现场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观看廉政教育片等方式,开展了5次党风廉政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廉政风险意识。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市局12项管理制度,制定了《临沂市司法局应急用车使用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封存、移交公务用车5辆,确保公车改革的顺利进行。严格工作纪律,开展了机关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活动,有效解决了自由散漫、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机关工作效能明显提升。认真做好“12345”“12348”热线、局长信箱等工作,严格落实首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累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59个,满意率100%,提升了司法行政系统的形象。

做好结合文章,促进业务创新提升。坚持抓党建、促工作、提效能,着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召开了第十二次全市普法宣传工作会议,部署“七五”普法工作任务。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健全完善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深化“法律六进”,公职人员学法用法、青少年法治教育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覆盖率超过50%。健全完善便民法律服务体系。组建“临沂市律师服务团”等法律服务团队,实施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村(社区)法律顾问基本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开展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及代理申诉工作,我市在中央政法委召开的专题培训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会同组织部门为全市第一书记任职村配备了法律顾问,选派380多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第一书记及帮扶村提供法律服务。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公证业务办理总量、执业公证员人均办理业务量均位居全省首位。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加强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各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录专职人民调解员2480名,落实保障经费1467.49万元。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突出抓好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30个。年均调处矛盾纠纷3万余件,成功率98%以上,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今年10月份,与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人民调解类电视栏目《百姓调解》,已正式播出。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临办发〔201628号文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均等化、便利化的一站式服务。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114处,司法行政工作室830处,打造了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2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被表彰为首批省级公共法律服务示范中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