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山司法所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大胆创新心理矫正模式,运用心里沙盘、心理测评系统等心理矫治专业化设施,通过心理咨询知识讲座、个别谈话、沙盘疗法等形式,探索出一条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矫正道路,不断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社会适应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一、严把入矫关,进行心理健康风险评估。积极协调村居委员会组成调查小组,全面排查摸清新入矫服刑人员的家庭背景,调查清楚服刑人员思想品德、社区生活等方面情况,对现实表现、重新犯罪可能性和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引入专业的艾森克人格测评系统,安排每位新入矫服刑人员如实进行当场答卷,综合ENPL四个参数,对测试结果进行评分,认真填写《社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评估记录表》,归入社区服刑人员个人档案。评估与分类管理的无缝衔接,按照入户走访调查情况和心理测评量表测评分数,科学综合判定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攻击性,以此来评定该对象的严管、普管和宽管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落实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狠抓矫正关,强化日常心理帮扶和危机干预。积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针对存在共性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长期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进行针对性授课,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帮助社区服刑人员掌握健康心理调节的方式与方法,自觉调整心理状态。截至目前开展心理辅导讲座3场次,参与心理辅导的社区服刑人员100余人次,主动与服刑人员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谈心活动,切实掌握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以轻松的拉家常方式真诚沟通、平等交流,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心理障碍。针对心理波动较大的服刑人员,通过沙盘互动疗法有效化解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心理问题。成立帮扶小组,不定期走进服刑人员家中,与其家庭成员进行谈心,了解服刑人员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为其排忧解难。对于生活特困符合低保条件的服刑人员,协调乡镇有关部门为其办理低保,施以社会援手。减少其心理抵触消极情绪,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促使其心理澄澈。
三、做好解矫关,助其顺利回归社会。撕掉固有标签,鼓励刑释解教人员主动与人沟通交流。司法所干警采取”一帮一”的形式鼓励社区服刑人员冲破心理瓶颈,学会沟通,消除周围人不信任和误解,增进认同与理解,克服自卑心理。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大力气通过法制宣传、舆论引导、发放宣传单页等减少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负面认识,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开展关爱行动,排查安置帮教对象中的家庭困难者,适时提供物质帮助;做好刑释解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关爱行动,开展助学帮困、心理疏导和不良行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