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罗庄区用好数字赋能新引擎,推动区镇(街)两级行政执法监督和涉企行政执法备案,解决涉企领域行政执法的痛点、难点、堵点,提升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成效,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重创新、强技术,用好数字赋能新引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自主研发打造集执法报备、扫码执法、执法影像资料上传、执法对象网上评议等多项功能的罗庄区行政执法APP“小罗执法”,将全区35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事项、535名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全部纳入APP进行监督管理,杜绝出现执法未备案、无执法权限人员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检查的情况,着力解决执法不严格、不廉洁、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真正做到涉企行政执法的主动监督、全程监督、立体监督,打造“全程覆盖、有机衔接、闭环管理”监督链条。
二是建网格、固基础,推动行政执法监督全覆盖。印发《罗庄区区镇(街)两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建设试点方案》,在区、街镇设立行政执法监督室,明确18名专职执法协调监督员,在企业和村居设立12个行政执法监督联络点,聘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行业协会负责人等33人为执法监督员,形成“两主一辅”三级执法监督网格体系。重点做好全区重点领域执法案件专项监督、重大行政执法案件的现场监督、一般性执法案件的抽查监督和结案案件的评查监督。今年上半年,全区开展各种现场监督56次,对112个执法卷宗进行了案卷评查。
三是抓备案、强监督,涉企执法备案全监管。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制定印发《罗庄区涉企行政执法备案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创新涉企行政执法备案制度,明确备案类别、备案内容、备案程序,实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现场检查、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三备案”,随机回访、投诉举报“双监督”。通过“小罗执法”APP,加强对涉企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审查,对一般性检查加强统筹协调,严格把控同一年度内对同一检查对象的现场检查次数,降低行政执法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支持帮助市场主体疫情期间稳健发展。实行行政执法备案管理后,行政执法频次同比减少30%,行政执法规范满意率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