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充分整合集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实现城乡一体化调解,升级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动全市调解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的“一体化”大调解新格局。
一是高标准打造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三中心一体化”明确职能定位。将调解中心与市域社会治安综治平台“一体化”建设,充分整合集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资源,构建形成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非诉讼纠纷服务中心(行政复议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前台后场”实体建设规范提升。按照省司法厅出台的规范化建设标准,采用“前台后厂”模式科学设置功能分区,前台群众诉求接待大厅设立调解、律师、公证、信访等多个服务窗口,后台设立多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室庭,专职调解员常驻服务、接待分流,高效便捷闭环式化解矛盾纠纷。“线上线下”互动调解流程再造。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智慧调解体系,构建精准对接、深度融合、双向流转的新机制,最大限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市建成市级“一站式”调解中心1个、县(区)级“一站式”调解中心13个,乡镇(街道)“一站式”调解中心156个,实现了“一站式”调解工作全覆盖。
二是高效能汇聚矛盾纠纷“闭环式”化解合力。围绕实现信访量、诉讼量“双下降”目标,聚焦基层、主动下访、源头化解,建成矛盾纠纷“三级调处责任闭环”。村级调处责任闭环。依托村居(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整合调解员、网格员等,落实日排查周研判制度,发现矛盾纠纷隐患第一时间靠上化解或上报。镇级调处责任闭环。依托乡镇(街道)综治(调解)中心,整合信访、公安派出所、12345热线等力量,对各类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分类调处化解,实现绝大部分矛盾纠纷不出镇。县级调处责任闭环。依托县(区)“一站式”调解(综治)中心,实现“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处”,确保各类矛盾纠纷不上交。2019年以来,全市各类调解组织开展涉防疫、涉拆迁、涉环保等矛盾纠纷排查活动2.3万余次,共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7万余件。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市级司法局代表在全省司法所暨调解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司法部微信公众号刊发推广我市经验。
三是高规格构建调解工作“一体化”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基层人民调解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出台《临沂市加强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部署夯实调解工作基础保障。队伍建设专职化。实施“红色引领”工程,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创建了一批沂蒙乡贤品牌调解室;完善专职调解员选聘和等级评定制度,落实分级培训和案件补贴制度,持续提升调解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目前,全市已配备专职调解员4782名,实现基层和行业“两个全覆盖”。经费保障常态化。调解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各级财政统筹发放,严格落实调解员生活补贴和案件补贴,建立动态增长机制。2020年,全市各级财政共落实调解经费1744.9万元,其中专职调解员聘用和补贴经费1379万元。智慧调解品牌化。全力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兰山区罗庄区智慧调解、兰陵县“兰陵首发”、莒南县“非诉在线”、临沭县“幸福临沭”等线上调解平台,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智能分析,科学研判矛盾纠纷变化发展趋势,动态感知和预警社会矛盾风险点,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全面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量和效能。